网站公告 证件查询

年收超1200亿,这个中国巨头,越战越猛!

时间:2023-05-11 16:46:29责任编辑:付龙阅读

营收1232亿元!

在中国乳业的阵营里,已经没有竞争者在业绩上能比肩伊利。

冲破了千亿营收大门的伊利,依然在“狂飙”。

4月27日晚,素有“奶茅”之誉的伊利,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2022年,伊利实现营收1232亿元,同比增长11.37%;归母净利润94.31亿,同比增长8.34%。

营收意味着规模,利润代表着增长质量。在跨入千亿级营收后,伊利保持规模与速度,又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也创下了连续30年高增长的长纪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乳企主营业务收入4717亿,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385亿元,同比增长1.6%。

这其中,伊利凭一己之力就拿下了1/4的占比,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优秀企业的一个标志,常常是:越遭遇逆境,越能变危为机逆流而上。

疫情三年,伊利变身为业界“超跑”,与行业第二的营收差距,从100亿继续扩大到300亿;2022年的总营收,更一举超过二、三名之和,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有业内人士因此评价:“疫情三年,在宏观经济高度不确定的大背景下,伊利股份是唯一一家营收、净利保持稳健双增长的综合型规模乳企,扛住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其业绩增长的韧性和抗风险性可见一斑。”

更重要的是,伊利不但能赚,而且会花。

按照同日公布的2022年度分配预案,伊利拟10派10.4元(含税),合计派发66.31亿的高额分红,分红比率超70%,分红金额创出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伊利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3次,分红金额达432.2亿元,并不吝惜用“真金白银”来回馈投资者。

当伊利令人惊艳的业绩和分红方案一公布,资本市场迅速给予积极回应。

4月28日,伊利股价放量上攻,大涨6.33%。

最近,中邮、招商、申万、兴业、中信建投等26家机构,也纷纷给予伊利乐观的投资评级,其中给出“买入”评级的22家,“增持”评级的4家。

从业绩、到卖方态度,再到买方的实际动作,很多人意识到:风浪越大,伊利越稳。

在聪明人遍地的二级市场上,伊利也证明了自己穿越长周期、持续可盈利的投资价值。

如果从伊利上市首日就买入持有至今,将轻松获取400倍以上的超额回报,年化收益率高达27.58%。

从长周期维度来看,面对伊利这种业务简单易懂、增长持续稳定、竞争优势明确、财务健康透明、高管富有远见的企业,买入并持有,比择时择价更重要。

在资本市场,再优秀的企业也会遭遇质疑。

2021年,伊利正式跨入“千亿营收俱乐部”。“市场先生”开始趋于保守地认定,乳业龙头,大概率撞上了增长“天花板”。

不能说这样的顾虑毫无道理,毕竟规模基数越大,提速增长越难。哪怕增长一个微小的百分点,都将是超越对手数个身位的大动作,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但事实证明,千亿只是伊利一个新的起点。

持续增长的秘诀,就藏在公司的三大“增长飞轮”里:

一是拥有“超级护城河”的液态奶;二是日益飙涨的“第二曲线”,即奶粉及奶制品业务;三是由冷饮构成的“新增长极”。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号称伊利“基本盘”的液态奶,源头要从24年前说起。

1999年,29岁的潘刚,在伊利推动了一场组织架构变革,中国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由此成立。

当时的中国,正值加入世贸、敞开国门的关口,国外乳企虎视眈眈,国内乳企则困于“北奶”不能“南运”的短板,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潘刚却敢于破釜沉舟、猛砸3亿,通过大规模引入利乐包装,全面改造液态奶产线,一口气将牛奶保质期从短短数天延长到6个月以上,彻底破解了牛奶储运的大难题。

此后,国人才能将开盒即饮的牛奶视为生活的日常,中国由此进入“液态奶时代”。

用产品解决了消费者的问题,市场自然有所回报,伊利的发展,就此势不可挡。

起初,伊利液态奶不过区区6000万元销售额的小盘子。但2000年就翻涨9倍,达到5亿元;此后3年,连续翻涨到12亿、24亿、46亿……

2022年,伊利液态奶已是营收849.26亿元的超级巨无霸,市占率高达33.4%,稳居细分市场第一。

这个第一,强到仅凭液态奶一项,就快要赶上行业第二的总营收,成为令人仰望的“超级护城河”。

其中,不论是大单品“伊利”,还是超级子品牌“金典”、“安慕希”,全都是细分领域的龙头品牌。

2022年,“金典”继续推出金典超滤、金典有机娟姗、金典有机A2等系列新品,全方位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安慕希”更不失时机,推出了AMX果味奶昔、气泡酸奶等系列新品,并以超65%的高市占率稳居第一。

“基本盘”越稳,以奶粉、奶酪为核心“第二增长曲线”才越敢放手一搏,在千亿基础上持续创造出全新的增量。

2022年年报显示,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收262.6亿元,同比大涨62.01%。

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伊利不仅市占率12.4%、增速行业第一,而且创造出一个百亿超级大单品“金领冠”。其以21年母乳营养研究为基础,5大专利配方为核心,成为中国增速最快的婴配粉品牌。

儿童奶粉“伊利QQ星”,在2022年同样实现翻倍增长。

在成人奶粉上,伊利率先切入成人奶粉“健康+功能”新蓝海赛道。报告期内,伊利以25.3%的高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

在奶酪业务上,伊利则依托国内、新西兰双核心奶源基地,搭建起“伊利 Pro”平台,实现了奶酪业务的快速发展。

2023年,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奶酪智造工厂,也将正式投产。随着这个中国最大的奶酪生产基地启动,伊利的奶酪业务有望跑出“加速度”。

而冷饮业务,更是被视作伊利的“新增长极”。

《2022中国冰淇淋&;雪糕行业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伊利冷饮以19%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2022年,伊利冷饮实现营收95.67亿,同比增长33.61%。

伊利冷饮连续28年登顶行业第一。作为无敌到寂寞的“传统优势业务”,它的增长不但未现丝毫疲态,而是更进一步焕发了新的青春。

更重要的是,伊利奶粉及奶制品毛利率高达41.06%,冷饮毛利率高达38.48%,两大业务板块毛利润合计接近液态奶六成。

新老业务百花齐放,增长飞轮层层递进。

千亿伊利依然能够“大象起舞”,“三轮驱动”只是财报中看得到的表层原因,迸发出如此惊人增长力和爆发力的背后,强劲的驱动力究竟何在?

2022年,当荷兰合作银行发布全球乳业20强排行榜时,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中国伊利所处的位置。

这一年,伊利高居全球第5,稳坐亚洲乳企的头把交椅。

同年,在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上,伊利的品牌价值稳居全球食品饮料品牌五强,蝉联全球乳业榜首。

而品牌的实力,是靠品质拳拳到肉“打”出来的。

鲜为人知的是,强调“伊利即品质”的伊利掌舵人潘刚,划定了内部的“三条线标准”,即:

在“国标线”基础上,要提升50%作为“企标线”;在“企标线”基础上,要再提升20%作为“内控线”。

这几乎是卷死自己的节奏。

连国际供应商在跟伊利谈合作时,都止不住感叹:“伊利的标准太严苛了。”

看不见的“三条线”背后,是伊利为保障品质设置的1000多个检测项目。也就是说,伊利的每一滴奶,都要通过1000多道“封锁线”,才能真正到达消费者手里。

好品质,自然会说话。

但潘刚深知这仍然只是基本功,并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时代的紧迫感和新变化。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如何做到“不竞争”?在存量有限的市场,如何制造“新增量”?

潘刚由此提出的理念是——“不创新,无未来”。

就这样,伊利创立了中国第一家乳业研究院,打造出中国第一个母乳数据库;为解决中国人乳糖不耐受这样的世界性难题,又研发出无乳糖舒化奶……

仅2022一年,伊利就推出了“金典”超滤牛奶、安慕希“AMX”长白山蓝莓酸奶、“QQ星”原生A2β-酪蛋白纯牛奶、“绮炫”系列冰淇淋等众多创新品,且新品营收占比保持在12%以上。

而这些创新,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比如“金典”超滤牛奶,采用了“超滤”黑科技,真正实现了“1瓶牛奶,2倍营养”,重新定义了高端牛奶的营养标准。

安慕希“AMX”长白山蓝莓酸奶,减少了50%蔗糖、增加了35%蛋白质,让“口感”和“健康”得以兼顾,完美实现了“低糖营养”。

“绮炫”系列冰淇淋,则以100%臻选进口比利时巧克力和纯正生牛乳为原料,通过创新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不额外添加一滴水,让吃冰淇淋像吃其他零食一样简单。

这种全方位、体系化的创新背后,是长期的研发投入和硬核科技在支撑。

截至2022年12月,伊利累计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694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8件。不但是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最多的乳品企业,在全球专利申请总数、发明申请总量上也是名列前茅。

在创新者眼里,任何行业都没有“天花板”。

即便是有些人眼中的乳业“天花板”,也远没有到尽头。

据中商研究院《中国乳制品产业链全景图》预测,2023年,中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欧睿数据则显示,2025年,这个数字有望突破8100亿。

强劲的增长并非空穴来风,毕竟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2,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农村居民依然很少喝牛奶。

这意味着,中国乳业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成长潜力。突破千亿的伊利,仍将受益于行业的成长,并很有可能分享其中最大的一块蛋糕。

更重要的是,伊利的视野早就不限于国内,而开始着眼于全球。

2020年,潘刚在战略层面前瞻性提出了伊利的新挑战、新目标,即:

2025年挺进“全球乳业三强”,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

查看2023年的一季报可知,伊利手握的货币资金竟高达440亿之巨。

在现金流如此充沛的情况下,进一步展开全球化并购,既是快速达成战略目标的绝佳良机,又是稳妥扩张存量市场的最佳策略。

实际上,伊利的国际化布局早已悄然开启。

2022年,伊利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2%。特别是10月,伊利子公司Westland Dairy Company Limited完成对新西兰乳品公司Canary Foods的股权收购,不但增加了乳脂、奶酪等乳制品的产能,更加速了对全球市场的渗透。

而这不过是伊利“全球织网”的冰山一角。

潘刚的心中,对伊利国际化战略早就构建起一个宏大的框架,那就是:

“通过在新西兰建设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生产基地,在荷兰建设伊利欧洲创新中心等一系列举措,伊利搭建了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和全球市场体系。”

这是一张包含了全球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市场体系的大网,也是一个跨越全球的乳业“超级工程”。

而伊利织网策略,也极其周密。

比如,伊利已经为潜在的收购标的建立了一个数据库,通过跟踪其发展状况,来确定合作或收购的可能性。

而一旦时机成熟完成收购,伊利则倾向于“抓大放小”,即在战略层面实行国内外协同,战术层面实施本地化运营,以克服世界各地由于语言、文化、宗教、民族等外部因素带来的经营障碍。

通过这套方法论,伊利的国际化稳步推进,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在新西兰,伊利拥有大洋洲乳业、威士兰乳业;在荷兰、丹麦、乌拉圭等国,伊利与当地奶源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在泰国、印尼,伊利的冷饮产品已分别占据了前三、前四位置。

目前,伊利在全球设有15个研发创新中心、75个生产基地,合作伙伴2000多家,遍及6大洲39个国家。

而伊利的“走出去”,也蕴含着“再回来”。

也就是说,伊利不仅要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让更先进的产品和科研成果回流国内,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同时,更要顺应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历史潮流,最终提升中国乳业的全球话语权。

在潘刚看来,“伊利的未来必然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

这是既定的未来,也是前进的方向。对于瞄准世界第一的伊利而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伊利   营收

内容来源:华商韬略

最新内容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财经新闻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摘编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删稿指南| 广告合作| 管理条例| 人员查询| 律师顾问

鄂ICP备2021021926号 鄂公网安备4201080543236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