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点评政治局会议的三个要点:提质,稳量,防风险
文|招商宏观张静静团队
核心观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这是本届政治局研判季度经济的第一次会议,通稿内容总体上没有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的部分,行文顺序较过往惯例有所微调。
通稿内容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提质,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提及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二是稳量,宏观政策基调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表述,对激发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墨较多;三是防风险,主要涉及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
正文
一、对通篇行文架构的理解
这是本届政治局研判季度经济的第一次会议,有必要先从总体视角梳理通稿的行文架构。
当局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非常清晰。第一段总结开年形势,会议认为“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对应1季度GDP超预期增长4.5%;第二段评估当前形势,会议指出“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与我们在1季度点评中提出的框架一致,即开年复苏超预期主要是疫后恢复超预期,周期运行仍然暂时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
下一阶段的总体要求是提质和稳量。第三段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会议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对应了后面几个部分的具体部署。
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行文顺序发生调换。按照一般惯例,通稿第四段是部署宏观政策、第五段是部署产业政策,此次通稿则是相反,背后是否代表某种倾向还需继续观察。从前后一致的角度,“质的有效提升”更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关,“量的合理增长”则是传统宏观政策的主要关切。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涉及内外两个抓手。第六段是内部抓手,核心是提振主体信心、恢复企业元气,具体措施包括“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推动平台规范健康发展”。第七段是外部抓手,核心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吸引外商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第八段是防风险,重点提及了中小金融机构、大城市补短板和地方债务等几个问题。总的来说,通稿内容没有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的部分。
二、提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要“逆势而上,在短板领域加快突破”,也要“顺势而为,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
具体提及两个方向。一是新能源汽车,要求“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加快“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属于在优势领域做大做强的代表。
二是人工智能,提出“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对应需要加快突破的短板领域。但对于人工智能发展同时提到“重视防范风险”,可能包括数据安全风险、就业替代风险、产品安全风险等。
三、稳量: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关键所在
当局对于下一阶段经济恢复的重点把握非常清晰,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具体来说,宏观政策的总体基调基本上是稳定的,没有给出方向性的指引,主要是行文顺序稍有后置。具体来说,积极财政的要求是“加力提效”,稳健货币的要求是“精准有力”,这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基调是一以贯之的。另外,增加居民收入以提振消费、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相关表述与前几次重要会议也大体一致。
对于激发主体活力的着墨明显增多。相比于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本届领导班子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民企信心、吸引外商外资的重视度明显提升。相比于短期效应更明显的传统政策,这需要更长期、更复杂的制度建设和机制改革,如果做好,对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促进将是无形而有力的。
四、防风险: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防风险部分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自金融危机后,国内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进行了大量制度建设,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风险。但随着近年经济环境趋于复杂,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有所增多,改革化险直接关乎基层稳定和百姓权益,是下一阶段国家金融工作的主线之一。
二是“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平急两用”设施大体指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的设施,有利于补齐大城市应急能力短板。
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隐性债务”,上一次政治局会议通稿提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还要追溯到2017年7月。
内容来源: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