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人民币汇率不能“超调”——中国需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有观点说:鉴于美元加息已近尾声,所以人民币不会再出现剧烈的贬值;又有观点说: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还有观点说:要稳定预期,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明白上述观点在说什么吗?第一,“美国加息已近尾声”的意思是:美元指数因加息而走强的趋势已近尾声,所以人民币相对美元指数走高而贬值“也已近尾声”;第二,没人说得清美元和人民币之间怎样的汇率水平才是“均衡水平”;第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确实存在“超调风险”。
说实话,我不能赞同这样的一些观点。
原因一:人民币的汇率之“锚”是什么?还是美元吗?如果是,那我们所执行的汇率制度是不是一种“另类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美元指数走高,人民币就一定贬值;美元指数走低,人民币汇率一定升值?这恐怕是个必须厘清的概念。
(一)美元指数是涨是跌,只能说明美元对欧元、日元、英镑等6种货币——“一揽子货币”的变动情况。问题是:这6种货币中没有人民币,所以美元指数变动只能代表美元和6种货币比价关系的变动情况,而不能代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比价变动情况,那凭什么人民币要看美元指数的涨跌?
(二)美元指数中57.6%是欧元,所以欧元区的经济问题对美元指数影响很大,而绝非单纯取决于利率比较(利率平价)。比如,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等因素对欧美汇率影响巨大,欧元区弱化推升美元指数走强,难道人民币应当因此而贬值?
原因二:既然“汇率测不准”,那该如何发现人民币汇率是否“超调”?该如何管理预期?如果“汇率测不准”,那如何才能知道“均衡水平”在哪儿?如何“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目标”?显然这里存在矛盾。
我们当然知道金融市场中存在许多“模糊概念”,但“模糊”不等于“没谱儿”,更不等于可以“自相矛盾”,但很遗憾,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不仅带给世界“没谱儿”,而且存在大量“自相矛盾”。比如,均衡汇率问题。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认为“市场可以自动找到汇率均衡点”,但历史实证显示:汇率可以在任何点位上达成“供求均衡”,也可以在任何点位上出现“供求失衡”。而外汇市场从来都不是“自由市场”,汇率背后永远存在各种干预和操纵的势力。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时金融大亨的推波助澜。
正因如此,“均衡汇率”问题是个永远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所谓“汇率测不准”的根源所在。既然如此,不能一面强调“汇率测不准”,一面又强调“实现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之间存在矛盾。怎么办?应当坚持“满意价格”原则,也就是让汇率最大限度地为符合中国经济特征,而这个特征应当是“不寻求均衡的相对稳定”。
解释如下:对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汇率往往不在于高低,而在于稳定。“二战”之后为什么各国要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因为,那时的世界还是实业资本为主体的世界,它需要一种汇率机制,带给各国汇率以“超级稳定”,带给实体经济以稳定的汇率预期和生产安排。这样的稳定,哪怕仅仅是一段时期也是有益的。所以早期,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固定汇率机制,哪怕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一些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发展中国家依然热衷于固定汇率,包括小型经济体甚至采取“联系汇率制度”去寻求汇率稳定。
问题是:回归固定汇率制度很不现实。那该怎么办?放弃“均衡汇率理论”,承认市场根本找不到所谓“均衡汇率”。与此同时,通过“有效的管理去实现人民币汇率‘不寻求均衡的相对稳定’”。所以,非常赞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非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实际上,当今世界根本不存在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国不用说了,其货币霸权地位决定了它的放肆,但无论如何,汇率都是满足美国自身经济利益,以及收割其他国家的工具。从近段时间看,美元指数走高,已使日元跌至150附近,而这时传出的消息是:日本央行将采取“有力的干预手段”。
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过去10多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美欧货币角力明松暗紧的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势必长期大开大合。比如,加息尚未结束,华尔街已经开始议论美联储最早的降息时间点,而较为公认的时点,不过是2024年晚些时候而已。所以未来,美元指数大起大落恐怕是常态。如果此时此刻,把人民币波动绑定在美元指数,结果是否导致人民币大起大落?
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它提出人民币汇率该如何“锚定”的问题。或许,这才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必须认真考量的重要事项。我们不是“参考一揽子货币”吗?那把这个“一揽子货币”当成人民币之“锚”是否合适?其实,现在一谈人民币汇率说的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这说明这个“一揽子货币”之“锚”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如果这是因为美元地位决定的,是不是应当考虑为人民币汇率“换锚”?
其实,现在为人民币换锚的呼吁很多。比如,以GPD为锚的呼声早就有;现在又有了“以数据为锚,迎接中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呼声;还有了“以电力为锚,迎合实体经济为本的中国经济特色”的呼声,等等。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人民币以他国货币为锚,这是人民币大起大落的根源,并不适宜中国经济特色。
(文章来源:经济网)
内容来源: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