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证件查询

硅谷银行在命运的倒计时里 如何一步步踏入深渊?

时间:2023-03-16 18:16:18责任编辑:仝宗莉阅读

财联社3月16日讯(编辑 史正丞)硅谷银行破产案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已经持续近一周,随着各路媒体调查的线索逐渐浮出水面,最初“案发现场”的拼图开始变得清晰可辨,一幅黑天鹅事件来袭前的华尔街群像跃然纸上。

紧急而迫切的任务

在2月末的一天,硅谷银行的高层找到高盛,原因只有一个:筹钱,很急,但不知道该怎么搞。

由于公司账上债券资产的价值和储户存款快速下降,穆迪已经明确警告公司准备调降评级。为了避免储户受到惊吓并且蜂拥提款,硅谷银行准备搞一场快速募资,解决评级公司顾虑的同时,也能扩充手头的现金储备。

如此紧急而迫切的任务,自然也得找业内的头部团队来做,这也是硅谷银行找高盛的原因。

其实硅谷银行的问题,解释起来并不麻烦:银行赚钱的重要逻辑之一就是获取利息差,在美联储一年内加息450个基点的背景下,硅谷银行被迫支付给客户更高的利率;但资产端大量堆积在低利率、零利率时期购买的长期债券,不仅收益率无法覆盖,本身也处于账面浮亏的状态。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波动,来源:TradingView)

在这种情况下,出售一部分资产就成了顺理成章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能让银行手里有更多的钱,另一方面多余的资金还能用来购买当前收益率更高的债券,改善资产收益率的结构。

之后十余天里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也给华尔街上了一课:银行经营的不只是风险,还有人心。

慌乱中草草抛出惊雷

除了抛售债券改善流动性,硅谷银行管理层还准备出售一部分股权,并且希望通过大宗交易静悄悄地完成。

面对客户即将被下调评级的紧迫状况,高盛的证券资本市场团队和金融机构部的银行家们,迅速在3月初敲定了22.5亿美元的售股方案,并询问了泛大西洋投资和华平资本是否愿意参与交易。不过在3月5日,由于华平资本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审查这笔交易,同时也不愿意参与向公开市场增发的交易,最终选择退出。

考虑到穆迪下调评级的危险迫在眉睫,面对银行可能在几天内倒闭的顾虑,硅谷银行的管理层拍板,不再等待新的投资人,将售股计划调整为以泛大西洋投资为锚定投资者的公开增发。

与此同时,高盛的交易部门也传来消息,硅谷银行计划出售的210亿美元债券资产,可以由高盛来作为买家——当然是折价收购。这笔交易最终在3月8日完成,当天盘后硅谷银行披露为这笔交易承受了18亿美元的损失,但没有披露交易的对手方,同时宣布了增发计划。

在那个时间点,高盛、硅谷银行的管理层依旧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引发股价下跌的坏消息,但不太可能是一个让公司倒闭的消息——毕竟这一系列行动就是为了不破产嘛。

崩盘 戛然而至

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的反应与大多数售股一样。盘后交易刚开始时,硅谷银行股价跳水接近8%,甚至比预期得还要好一些。另一边,高盛也收到许多购买股票的订单。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硅谷银行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一方面,穆迪仅仅将公司的评级下调了一档,好于硅谷银行管理层的预期。另一方面,去年币圈挤兑潮中承受巨额损失的Slivergate挤在同一个时间点宣布破产,意外地让资本市场将雷声不断的币圈与银行产生了联想。

在3月9日(周四)开盘后,硅谷银行便遭遇了存款挤兑和股价下跌的“死亡螺旋”。事实上,除了提前得到VC通报转走钱的一部分储户,大多数人都是看到股价暴跌才加入了挤兑大军。

事后统计,周四这一天硅谷银行就收到了420亿美元的提款请求,相较于千亿的资产规模,这种程度的挤兑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家银行都无法承受。

其实直到周四刚收盘时,硅谷银行还存在一线生机。高盛反馈称,手上有许多投资者愿意以9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硅谷银行的股票,较那一天的收盘价低近10%。

(硅谷银行股价,来源:TradingView)

就在高盛的银行家们准备加班拯救硅谷银行时,他们得知了周四该行遭遇巨额挤兑的消息,对此硅谷银行的法律顾问Sullivan & Cromwell明确表示,如果要继续推进增发,必须向公众披露这一消息。

衡量过后,高盛宣布放弃这笔交易,一场席卷欧美银行业的风暴就此猛烈起势。

本文源自财联社 史正丞

硅谷   银行   高盛

内容来源:金融界

最新内容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财经新闻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摘编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删稿指南| 广告合作| 管理条例| 人员查询| 律师顾问

鄂ICP备2021021926号 鄂公网安备4201080543236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