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证件查询

宏观:SVB风险跟进,瑞信对资产的影响更大

时间:2023-03-20 10:36:18责任编辑:仝宗莉阅读

来源: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前文

关于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简称SVB)、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和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简称瑞信)事件的背景情况不在赘述。

下文主要延续我们关于此次事件的前两篇解读《SVB事件的几点思考》和《SVB风险跟进:短期风险可控 历史轮回难躲》。

至今,我们依然认为爆发金融危机和美联储转为降息的概率不大,但短期市场恐慌情绪依然将继续蔓延,进而施压所有大类资产价格。

截止目前,美国对于SVB等银行的应对,和瑞士央行对于瑞信的雷霆手腕都非常及时。上周,欧洲央行依然加息50bps,至3.5%,本轮累计加息350bps。这直接表态货币政策制定者对控制“局势”非常有信心。本周,预计美联储将跟随欧洲央行维持加息趋势,幅度预计在25bp。

早在去年11月,我们已经在《2022年(秋季)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与策略分析》中提示,欧洲系统性风险不容小觑。

欧洲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容小觑

目前,市场更多讨论欧洲经济何时确认步入衰退?以何种姿态“摔”下去?但是,我们更想提示投资者,比起经济衰退,更应警惕欧洲的金融风险,灰犀牛的轮廓已经日渐清晰。

一是,欧美央行的“加息潮”,必将引发经济增长钝化、利差倒挂、息差走阔。对比欧洲,美国的经济韧性更佳,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跌破1,金融资本流向美国的逆回购市场(非股票或债券市场)。产业资本更倾向投资配套产业链完善的中国,工业作为欧洲命脉,目前转移的阻碍颇多。“多灾多难”的欧洲企业部门不仅遭受能源、地缘、疫情的问题,还要面对更高的资金成本和资本的外逃。

二是,与美国不同,在面对经济形势不佳时,欧洲的政策和文化一般不允许通过大幅裁员快速给企业部门减负,而是通过减少在职员工的工作时长、降低开支等方法让企业自救。前者是立竿见影的“特效药”,后者是鸭行鹅步的“温补汤”。在一般的情况下,两者各有优劣,但是现阶段特殊的经济和政治环境,高通胀必然接踵经济衰退,“温补汤”太过寡淡。

三是,历史上,每一轮美元强势周期都极易引发金融危机,如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风暴、2008年次贷危机等。目前,面对新一轮强势美元周期,谁是全球的脆弱环节?谁会率先崩盘?结论不言而喻。

四是,金融风险有可能是欧洲的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如2008年的雷曼;也可能是欧元区发生国家级别信用违约,如2009年希腊、2022年斯里兰卡。

因此,欧洲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已知的未知”。“已知”发生原因和可能路径,“未知”何时发生。在报告期内,这种风险不容小觑,应对其做好风险预案。

作为”已知的未知“,货币政策制定者已经做过各类的压力策略和风险预案。那么有风险的点已经被预估过,如瑞信事件。瑞信早在去年10月开始就深陷破产传闻,负面新闻缠身,属于深陷泥足、不断挣扎的过程中,而SVB和”金主“沙特的背刺则成为了压死他的最后两根稻草。

相比SVB的500多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瑞信总资产最多达到过4350亿美元,曾是全球第五大财团,是一家“百年老字号”的大投行,底蕴优良。瑞信暴雷的背后除本身资产管理问题外,还有政治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此前,瑞士作为中立国,深受全球各类富豪、寡头们的青睐,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瑞士基于政策“站位”,屡屡冻结俄罗斯企业和个人的银行资产,造成大规模恐慌性挤兑和抛售,遭遇“信用危机”。瑞银的暴雷是在可预见的范围。

SVB本身的业务属于金融的细分市场,主要做的更多是美国初创科技公司的投融资业务,属于中小银行。目前分析,针对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和近200家存在”暴雷“风险的银行,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的表态非常积极,且有足够的工具来应对,如SRF(常备性借贷便利)、贴现窗口、TAF,甚至终极大招“QE”,引发美国银行乃至金融系统更大的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还比较低。

相对比,瑞信的业务布局全球,类型也更为丰富。因此,从影响范围角度,瑞信对于大类资产的影响更为严重。

上周,市场在期待欧洲央行出手救助瑞信,但结果是瑞士央行和瑞士银行(简称瑞银)出手。意图是将事件“围堵”在瑞士,不向整个欧元区,甚至全球扩展。短期来看,瑞士是有能力救助瑞信,但一定会对瑞士的金融体系伤筋动骨。瑞士作为欧洲的金融中心之一,通过此次事件,将退出金融第一梯队的行列。

对于后续,我们做两种情景分析。

第一种情景,事件在雷霆手段下得以妥善处理,市场避险情绪降温,宏观的高纬影响减弱,各类资产、各类商品重新回归基本面。那么现阶段则是入场基本面利多品种的“良机”。

第二种情景,事件继续发酵,可能再度暴雷的点有美国第一共和银行、瑞典养老基金。

两种情景,我们更倾向于第一类情景属于大概率,仅仅将第二种情景作为风险点。策略方面,建议清仓观望,如果事件不在扩散,那么影响将快速消减。

本文源自行业资讯

欧洲   瑞士   美国

内容来源:金融界

最新内容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财经新闻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摘编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删稿指南| 广告合作| 管理条例| 人员查询| 律师顾问

鄂ICP备2021021926号 鄂公网安备4201080543236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