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金融如何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保障,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重庆银行业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加大环境基础设施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末,重庆银行业机构投向环境基础设施的绿色信贷余额超330亿元,同比增长10%。与此同时,调研发现,当前金融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临一些困难,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破解。
主要做法及成效
加大政策倾斜,强化协同联动。辖内银行业机构采取设置专项考评指标、加大考核权重、实行贷款利率优惠等多种正向激励政策措施,增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内生动力。如,重庆银行制定专项授信政策指引,对支持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绿色贷款业务下调FTP及经济资本调整系数,并设置专项奖励。重庆农商行将包括环境基础设施在内的绿色信贷行业设置为“优先支持”类,对符合标准的环境基础设施贷款实施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成本、定向下调FTP价格、给予利率优惠等优惠政策。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依托总行与三峡集团“总对总”战略合作,积极开展与三峡集团下属长江环保集团的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融资业务合作,在项目审批和放款核准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累计实现10个项目审批和8个项目提款。
强化产品创新,优化金融服务。辖内银行业机构加大绿色信贷产品创新,优化绿色金融服务,持续助力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如,重庆农商行创新“固废贷”专属产品,通过抵押、质押、信用、保证等组合担保方式,解决企业抵押物不足等融资难题,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重庆银行运用特色产品“优优贷”向重庆某污水处理企业提供2.7亿元授信支持。重庆三峡银行创新推出长江生态保护贷产品,累计授信金额6.95亿元,发放贷款5亿元。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为重庆某污水治理公司制订系统化信贷方案,发放“绿水贷”1000万元支持污水治理。
聚焦重点领域,加大环境基础设施信贷投放。辖内银行业机构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助推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如,国开行重庆市分行发挥开发性金融大额长期资金优势,部署和推进垃圾污水处理“百县千亿”工程,累计发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贷款57.6亿元,支持项目30个,服务范围覆盖23个区县。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先后支持10余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累计投放绿色贷款约20亿元,初步估计累计可带动年碳减排量约6万吨。
存在的困难
部分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收益难以自平衡,缺乏稳定的还款来源,市场化信贷融资难度较大。如,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收入来源不同程度依赖政府补贴,仅靠项目自身现金流难以覆盖项目贷款本息;危险废物污染治理项目地址大多位于较为偏远的非居民区,土地价值不高,生产设备多为专用设备,设备维护更新、技改等费用较高,银行信贷融资面临抵押物不足、押品处置难度和成本较高等问题。
部分环境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利率竞争激烈,出现利率倒挂现象,影响银行信贷支持可持续性。部分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环境基础设施项目被不少银行列为优质资产竞相争取,贷款报价利率持续降低,甚至明显偏离正常水平。有银行重庆市分行反映,2022年四季度,部分区县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厂等项目20年期贷款的银行中标利率已与该行利率成本形成倒挂。还有银行重庆分行前期已审批通过某流域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PPP项目并授信7亿元,但受制于行内定价原因,未能实现投放。
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大,资金回收期较长,中小银行独立承贷能力受限。多数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金额较大,资金回笼周期较长,现金流测算较困难,中小银行受资本、规模、授信集中度等方面限制,独立投资能力较弱,难以独立承担项目投入,需依托政策性银行和大型银行共同参与。
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手续较为复杂,手续办理进度滞后,影响银行信贷投放和项目进度。部分银行反映,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水环境治理项目)子项目较多、建设手续较为复杂,部分项目建设手续办理进度滞后于项目建设进度。受项目手续办理滞后等影响,部分项目贷款提款较为缓慢,个别项目因手续不全无法及时获得信贷资金,影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政策建议
提升环境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保障能力。引导银行业机构持续加强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加强政银企等多方合作联动,加大信贷产品、担保方式等方面创新力度,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开发金融服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特色产品和融资模式,建立健全环境基础设施配套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促进环境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拓宽环境基础设施信贷支持覆盖面。依托银行业协会等平台,建立银行业机构定期交流机制,加强银行贷款利率报价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秩序。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合作,通过银团贷款、联合授信、投贷联动、债券投资、表外业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环境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渠道和融资可获得性。
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建议公益性较强、收益难以自平衡、市场化信贷融资难度较大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财政贴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方式,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二是建议有关部门适当简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手续,优化手续办理流程和方式,推动解决部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手续办理进度滞后的问题。
重庆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何涛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
内容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