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控集团董事长范文仲:金融机构应积极构建国内ESG评价体系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ESG(环境、社会、治理)信披标准建设,也是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
“目前,国外市场已形成了涵盖ESG信息披露标准、ESG评估评级方法和ESG投资实践三位一体的ESG评价体系。与国际上成熟的ESG生态体系相比,ESG理念在中国尚处于新兴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北京金控集团董事长范文仲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指出。
缺乏强制性ESG信息披露要求
范文仲进一步指出,ESG在我国的发展存在三大挑战,分别是:
一是中资企业对ESG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在国际ESG评级结果中,中国公司的评价偏低。以影响力较大的明晟MSCI ESG评级为例,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内地企业滞后等级(如CCC和B级)占比为51.8%,而领先等级(如AA和AAA级)尚不足2%。
二是评级的企业范围较为单一,主要是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居多,众多中小企业普遍没有进行评级。
三是数据基础薄弱,由于国内缺乏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要求,企业的ESG公开信息较难获得,除了年报上的有限信息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公布和采集相关信息。由于ESG数据匮乏、难以量化、标准不一等原因,目前国内ESG评价体系面临诸多困难,包括透明度较低、客观性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制约了ESG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ESG研究院也指出,我国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指引。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上市公司进行ESG信息披露,但是没有统一的披露标准和指引。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企业无法把握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ESG信息重点,即使对ESG信息进行披露,价值也极低;另一方面,企业会“择优披露”,重点披露对本企业有利的信息,规避不利信息,致使ESG信息不客观。
推动ESG统计账户体系创新
在范文仲看来,金融机构应积极构建国内ESG评价体系,例如,金融机构可积极推进ESG统计账户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ESG数据涵盖范围广泛,金融机构对于ESG数据要求相对精细,可以通过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等途径,逐步引导大中小企业建立ESG的统计认证体系,从而获得更普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应整合自身数据资源,依托金融科技能力,着重开展ESG评价体系方法和模型研究,并积极探索ESG评价结果在金融风险管理及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应用。”范文仲指出。
范文仲提到,北京金控集团成立以来,依托专业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大力开展ESG理念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夯实ES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打造本土化的企业全面画像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经营、协同创新和综合服务优势:
一是积极挖掘企业数据价值,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北京金控集团依托旗下金融大数据公司运营的金融公共数据专区,积极建设大中小企业多维度、全方位画像体系。最新发布的企业征信报告,不仅包括银行视角的社会信用画像,还包括评级机构视角的财务画像,以及PE/VC投资机构视角的创业科技企业竞争力画像,助力金融机构实现精准风险定价,让普惠金融服务惠及更多、更广的企业类型。
二是采集ESG相关数据,进一步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画像。针对大部分企业缺乏透明、标准的ESG数据等行业痛点,北京金融大数据公司持续扩展企业绿色发展、公共服务、文化公益、社会影响等ESG评价数据源,探索建设透明度高、覆盖度广、实用性强的ESG数据平台,打造新型企业社会责任画像,努力提高银行、PE/VC、基金、保险等机构的ESG投资能力。
三是以碳征信为切入点,推动ESG统计账户体系创新。目前,北京金控集团围绕城市副中心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依托北京市大数据平台和金融专区数据资源,在市金融局、央行营管部和通州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探索建设北京市企事业单位碳足迹和碳征信体系。通过对企业、建筑、园区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建立碳资产数据账户。在此基础上,开发绿色碳征信报告、企业绿色发展指数、绿色评级、绿色企业白名单等产品和服务,助力金融机构在客户准入、监控预警等环节实行差异化管控,完善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碳风险管理,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和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提供数据支撑。未来相关ESG数据资产还将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进行登记、确权和交易,推动打造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平台。
四是发挥生态协同优势,提升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北京金控集团利用金融多牌照优势,推进协同创新,构建多业态、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研究国际碳期货排放权市场发展经验和国内发展现状,规划布局碳资产管理与碳期货做市业务。与穆迪、淡马锡等国际机构在ESG领域积极进行国际合作,探索开展ESG评级咨询服务。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
内容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