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证件查询

当硅谷银行找到“接盘侠”:本轮美国银行业危机结束了吗?

时间:2023-03-28 19:48:18责任编辑:Aids阅读

自从3月8日硅谷银行爆雷迄今,已经过去了整整20天的时间。而随着昨日硅谷银行的主要业务,终于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托管下找到了买家,这场引发全球银行业动荡的危机事件,似乎也终于来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性复盘点……

美国监管机构于3月10日接管了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硅谷银行。当时这家银行在短短48小时内的“轰然倒下”,引发了全球市场的一系列恐慌,紧随其后不久,美国签名银行也在那个周末倒闭。这场银行业风暴甚至一路席卷到了远隔重洋的欧洲——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强制宣布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收购。

这些动荡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欧美银行业“黑天鹅事件”,当年那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海啸,令全球经济迅速陷入了衰退的泥潭,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广泛的救助计划。

而这一回,当又一轮猛烈的银行业风暴呼啸而来,欧美金融监管机构也不得不立即进行了强力干预,以缓解外界对中小型贷款机构遭遇挤兑的担忧。

截至本周一,随着美国第一公民银行就收购硅谷银行的所有存贷款,与FDIC达成了最终协议,此次不幸成为银行业危机“震中”的三家银行——硅谷银行、签名银行和瑞士信贷,都终于在监管机构的牵线或强逼下,找到了各自的“接盘侠”……

从本周伊始市场的表现看,美国金融股普遍反弹,地区银行股纷纷大涨,避险资产美债也终于掉头回落——2年期美债收益率反弹了逾20个基点,市场人士在本轮银行业危机步入第三周之际,似乎也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然而,本轮银行业危机真的就此结束了吗?接下来一切就能重新岁月静好了吗?

“老西医”的“旧方子”

虽然各自的救助托底手段略有不同,但无论是美国还是瑞士决策当局应对银行业危机的方法,似乎都在复制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旧方子”,即把陷入危机的银行与运营良好的银行合并——例如两家百年瑞士银行瑞银与瑞信间的并购。

类似的情况在以前也曾经上演过——当一些实力较弱的银行关闭后,其他银行在监管机构的协调下完成收购,比如摩根大通公司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和贝尔斯登银行,美国银行收购美林公司,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等等。

通过这种收购方式,剔除“不健康”的银行,在短期内显然是一剂能帮助危机银行迅速止血的有效“创可贴”:新所有者可以为陷入困境的银行带去更好的管理实践,并能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完成交易,扩展自身的业务,储户们也能够重新得到依靠,避免恐慌和挤兑的传染……

但是,表面的伤口虽然已经在“创口贴”下处理完,但更深入的“内在伤”,眼下监管机构似乎还没有拿出过任何实质有效的“妙手良方”。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金融系统的风险从来不会因为收购而奇迹般地消失,风险只是被重新分配了。正如同那首流传千古的佳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眼下这场银行业大火的“火苗”,可能也并未真正彻底熄灭……

美国监管机构的反思

从源头上论,本轮硅谷银行的突然倒闭,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利率从接近于零的水平上升时的资产贬值所致。更高的利率不断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压力,而不巧的是,作为一家具有鲜明业务特征的商业银行,成立40年的硅谷银行的经营策略还是服务于初创企业,或者说从那些获得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企业吸收存款。

当流动性收紧、科创企业投融资熄火时,硅谷银行面临的存款外流也格外严重,迫使其不得不亏本低价抛售曾高价购买的债券,乃至不得不增发股票来自救。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敞口并没有发出任何警讯,但当出现任何风吹草动时,挤兑压力便纷至沓来,并彻底将硅谷银行逼上了破产的绝路……

根据美联储负责金融监管的副主席巴尔提交给参议院的最新证词,他也认为硅谷银行的失败是一个管理不善的“教科书案例”,该银行等待解决问题的时间太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硅谷银行最终为加强其自身资产负债表而采取的各种行动,也进一步引发了挤兑。

在巴尔看来,硅谷银行倒闭是因为“银行的管理层未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利率和流动性风险”,而美国整体的银行系统仍稳健且有韧性,拥有强大的资本和流动性。

巴尔在证词中指出,美联储将研究改变那些原本不被认为有系统危险的机构的长期债务规则。

他还暗示,美联储接下来的评估,将调查特朗普执政时放宽金融监管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监管措施的做法,是否助长了硅谷银行倒闭。因为这种放宽监管让这家银行能避免接受更严格的压力测试,避免遵循更严格的流动性、融资、杠杆和资本相关规定要求。

目前美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虽然硅谷银行最初的破产有着其客户集中于科创企业的特殊性,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当前这轮银行业危机的大面积发酵,挤兑压力已经普遍存在于中小银行之中,而硅谷银行所存在的投资“期限错配”问题,本身也更是业内的一个“通病”……

从长期来看,目前美国银行业面临的一大威胁,或许依然在于美联储的紧缩政策。

令不少业内人士依然颇为担心的一点是,银行业的危机事件并未能令美联储在上周立刻就停下加息的脚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甚至再度重申年内不会降息。美联储进一步加息无疑将使美国银行业压力进一步增大,资产端将面临更多的账面损失。

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此前统计,美国银行业由于投资国债和MBS等金融产品,未实现的账面亏损高达6600亿美元,随着利率进一步上行,账面亏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而在短期内,美国银行业当前的关键挑战则在于中小银行的存款外流是否能止住。尽管美联储的紧急贷款计划可以解决银行的流动性紧张问题,或者能够将现金转移到金融系统需要的地方。但这些工具,并无法解决美国银行业面临的基础业务的挑战。

在本轮由硅谷银行破产而引发的美国银行业危机中,最为令人感到难忘及担忧的,无疑是一场罕见的“存款大迁移”——客户竞相从小银行中提取存款,转而涌入摩根大通、花旗等大型银行。虽然据了解顶级金融机构资金流入情况的知情人士上周末表示,这种存款外流的情况自3月16日左右以来已有所好转,但眼下仍需更多实际数据的支持。

根据数据提供商EPFR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迄今已有超过2860亿美元资金流入货币市场基金,流入规模创疫情初期以来最大。在过去的两周里,资金流入货币市场基金的速度极快,最大的资金流向了与华尔街蓝筹股银行和大型投资公司的相关基金。

穆迪分析首席经济学家Mark Zandi本周表示,为了恢复人们对银行体系的信心,美国政府必须提供明确的支持。这意味着在为所有储户提供担保时不得动摇,无论是否超过FDIC担保的单帐户25万美元限额。他还表示,在经济体系明显稳固之前,美联储不能再加息。

银行业危机接下来的主要“雷区”

当然,即便中小银行存款外流的趋势能够阻止,不少业内人士也开始担心,这场银行业危机是否还会牵连出其他相对脆弱领域的“大雷”。

近来有迹象显示,美国中小银行信贷紧缩的风险,正在令商业地产变得摇摇欲坠,资产价格波动压力正在积聚。就在本月初,黑石旗下价值5.6亿美元的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遭遇违约,已经令外界开始关注到,商业地产领域在全球加息周期中正变得摇摇欲坠。

美银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上周末就表示,人们普遍认为,随着商业地产贷款的贷款标准进一步收紧,商业地产将成为下一个被‘摧毁’的领域。目前美国各地办公室的入住率仍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中小型银行占商业房地产贷款总额的约80%。美国银行上季度持有的商业房地产债务证券的未实现亏损达到43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银行持有4440亿美元的此类证券。

目前的商业地产市场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美国房地产和租金价格持续下跌;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员工仍然在家工作,商业房地产空置率仍处于50%左右,这都对该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摩根大通全球市场首席策略师Marko Kolanovic周一警告称,美国银行业近期所遭受的冲击,可能会将压力传导至商业地产领域。

除了商业地产外,风险还可能潜藏在其他一些“隐秘的角落”——例如影子银行。

过去十几年,私募股权公司和其他机构被允许大量获得廉价贷款,但却对债务是否相互关联缺乏足够的监督。随着利率上升引发金融市场震荡,相关风险已难以再被忽视。上周公布的一项投资者调查显示,系统性信贷事件对全球市场构成了最大威胁,而最有可能出问题的就是美国影子银行。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去年6月私募基金管理的总资产达到11.7万亿美元。此外,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私募股权公司近年来筹集了创纪录的现金,并宣布了近73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鉴于人们对影子银行给金额体系带来的潜在问题和弱点一无所知,这已经令监管机构感到担忧。

银行业危机诱发经济衰退?

事实上,在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之前,许多经济学家就已经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大幅下滑,因为在利率攀升的情况下,美国和欧洲的支出和投资预计都将回落。而如今,伴随着银行业危机的发酵,悲观情绪正进一步甚嚣尘上。

尽管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全面的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发生,但他们也预计,银行业动荡和信贷紧缩阴影,将会令全球增长面临更大的风险。

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和经济学教授Eswar Prasad就表示,目前对全球经济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时刻。在发达经济体利率上升的基础上叠加银行业的问题,其影响可能会波及全球。

信贷紧缩可能会对经济前景带来首当其冲的风险。Real Investment Advice分析师Lance Roberts在近期报告中表示,银行业危机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贷款标准的收紧。由于信贷是经济的命脉,无论是消费者信贷还是企业信贷,贷款标准的收紧都将减少经济流动。当银行收紧对各类企业的贷款标准时,流动性紧缩最终会导致经济衰退。

在上周三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也根据对目前金融领域问题严重程度的不同预测,提出了几种全球增长情境。

该行经济学家的基准预期是,得益于健康的银行资产负债表以及监管机构的迅速行动,银行业问题将在春季前平息。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在2023和2024年将分别回落至约2.2%和2.5%。相比之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2022年全球经济估计增长了3.2%。

报告还表示,如果对银行状况的担忧持续更长时间,导致资金成本和融资环境变得紧张,信贷增长可能会停滞,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至1.6%。而一旦银行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削减账面上的风险资产,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下降,降至1.5%左右;最糟糕的情况下,以美国和欧洲多家银行倒闭为特征的全面危机将导致全球经济萎缩,降幅可能高达2%。

凯投宏观驻伦敦首席经济学家Neil Shearing则指出,“真正的风险在于,金融领域接下来是否会再次暴雷,并彻底暴露出金融体系中那些迄今为止未预见到的风险。”

本文源自财联社

银行   银行业   美国

内容来源:金融界

最新内容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财经新闻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摘编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删稿指南| 广告合作| 管理条例| 人员查询| 律师顾问

鄂ICP备2021021926号 鄂公网安备4201080543236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