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润、补能体系 和城市NOA 听听理想汽车怎么回答
2月27日,理想汽车公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全年实现营收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全年交付133,246辆,同比增长47.2%,与此同时第四季度毛利率达到20.2%,与此同时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653亿元,季度自由现金流为32.6亿元,财务上数据转正标志着理想汽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对于国内汽车产业颇具挑战,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 李想和理想汽车CFO 李铁针对未来市场预期、盈利转正、城市NOA系统和补能体系建设等问题做出了回答。
Q1: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了25%左右,有市场声音认为未来行业增速大概率处于下行的态势,车企依靠销售造血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请问理想的压力大吗?如何看待新势力车企未来的生存状况,或者是竞争格局?
李想:我觉得压力肯定大,这个行业压力最大的一点就是头部两个企业都能打价格战。这在手机和各个行业里是根本看不到的。而且我觉得大家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诊断各种各样企业的问题,我们发现消费者还是有一些非常基础的常识认知的。我举一个例子,作为一个中国品牌,如果我们把一辆中型的B级SUV卖到30万以上,百分之百就没有量了。这就是一些很重要的常识。
我们如果看调完价格以后的特斯拉和比亚迪,它们一直把自己的价位放在合理的空间,也不是过分便宜,而是放在符合用户认知的合理范围。很多人说,理想为什么不把价格降到30万以内?同样的问题,消费者不接受一款还不错的品牌的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
我给大家私下讲一个故事,我们当时在做理想ONE上市的时候,其实我们最担心的一个品牌,不是大家想象的汉兰达,我们最担心的是一个集团有三款中大型SUV,分别是凯迪拉克的XT6、别克的昂科旗和雪佛兰的开拓者,在一个平台上做了三款中大型的SUV。我们最怕它的定价方式是凯迪拉克卖40多万,昂科旗卖30多万,雪佛兰开拓者卖20多万。如果他们是这么一个定价,我们当时的理想ONE就会非常的惨。但是我们特别幸运,昂科旗一上来就把自己降到20多万。因为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就观察到用户心理认知的状态,他如果买一辆中大型的SUV,又是一个还不错的品牌,不能卖到20多万,为什么?因为大家一定认为你的车如果卖20多万是有问题的,你可能大概率会偷工减料,这是用户的一个认知。还会出现另外一个认知,就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认知,就是你花那么多钱,然后买了一个那么大的车,你一定很穷。你一定经济出了问题。这些是很常识的认知,所以很多时候车不是卖得越便宜越好,车也不是卖得越贵越好。你可以在每个级别里,很清楚地画出来一个曲线,其实从10万一直到25万,比亚迪的曲线都是画得最准确的,特斯拉调整完以后,也画得非常准了。其实只要超过25万,到了30万的时候,我们的曲线是画的非常准的,就是高也高不上去,低也低不下来,所以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这个价格曲线来构建整个产品体系的。我们出纯电的时候,也会在这个价格曲线上,并不会卖得更贵,哪怕是800伏,哪怕是碳化硅,也不会做出来更高的曲线。所以这个其实是很多企业遇到的一些基础问题。如果我们把中型车卖到30多万,会卖不出去;如果我们把中大型SUV卖到20多万,我们也卖不出去。
Q2: 理想汽车实现了新势力里面首个单季盈利经营利润转正,盈利会是昙花一现还是真正的转折点? 2023年第一季度是否还能维持,整个盈利转正的预期会是什么样的?
理想汽车CFO 李铁:关于盈利我分享一下,其实过去三年是我们从0到1的验证期,再之前五年是做研发,我们是没有机会面对消费者的,过去的这三年是验证了我们的产品,验证了我们很多假设,包括商业模式。我们所有人也都是沿着特斯拉的路在走的,早期就是要迅速把产品的逻辑搞通,找到产品对用户的价值的点到底在哪。其实企业要关注的无非就是销量和Free Cash Flow,就是能活着。Free Cash Flow是什么呢?就是你的经营现金流,随着车的销售增加,你是不是每个季度还在产生现金流,就是经营现金流。因为还要投工厂,投研发,这两个减掉,如果还一直是正的,那就是说市场不管怎么变动,能不能融资,我们都不害怕,因为至少自己有一块造血能力,这就是我们过去三年一直关注的。
我们2020年上市,大家能看到我们财报这12个季度里面,我们只有去年的Q3,就是在理想ONE EOP的那个阶段,其实Free Cash Flow是负的。所以,我们基本上认为这个Free Cash Flow已经在我们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和员工的血液里面了,这个我觉得在中国企业里也不常见。
今年我们开始关注走向一千亿、两千亿这种规模的企业,要做到合格,我们的管理水平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开始,除了20%-25%的毛利是必须要有的,营业利润率能不能做到5个点?
我们的营业利润比较简单,就是毛利减去研发、销售和管理费用。利息费用、投资、税这些跟我们每个管理者每天的经营其实大部分不相关,只跟公司层面有关。我们的营业利润和长期营业利润,其实就是我们给员工发的期权。这个东西其实是控制不了的量,比如我们那天发期权,那天股价是多少,其实是多少就是多少,然后这样就进去了。所以我们先去关注我们完全能控制的,就是叫长期营业利润到5个点。
特斯拉在每个季度的财报中不仅披露了当季度的指标数字,还用过去连续12个月的口径进行了展示,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财务指标的过往趋势(trailing 12 month, or TTM 其实可以抹平一些季节性因素影响,看长期的趋势)。基本上特斯拉如果某一个指标连续三个季度【四个季度】都表现良好,那么他们就开始追求其他的财务指标来管理公司的经营。我们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需要在研发投入和财务指标的追求中取得一个平衡。
Q3:城市NOA未来会不会像现在一样标配?如果标配的话,是否会让软件的研发投入和回报失衡?还有一个问题是从高速域到城市域,在技术上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会不会像FSD一样,走向高速域和低速域的融合?
李想:我可以直接回答,技术路线跟FSD没有任何区别,就是完全一样的,然后因为大模型这套东西,其实算法本身不是问题了,关键是怎么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训练体系,因为它完全以训练为主,人工的干预其实就是辅助。目前的话,从性能上而言,其实我们只有AD Max能跑通大模型的这种城市NOA,AD Pro是做不到的,因为AD Pro从最开始的性能设计上,只能满足高速的NOA。
Q4: 理想究竟什么时候开始800伏高功率的超充网络的布置? 纯电产品后续运转的这个毛利,是否能够支撑整个超充网络的扩张速度?
李想:我觉得超充站没有大家想象的成本那么高,同时它还有5年的分摊,其实成本比大家想象的低得多,比建一个工厂便宜多了。我可以给你算一笔账。如果一个高速的超充站,能拉到的大概是640千伏安到800千伏安的电量。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库电容量,由于普遍会做3 1的站,会是1个480千瓦,配合3个250千瓦。因为我们如果都放480千瓦也没有用,整个超充站只能达到峰值800千伏安这样的水平。那如果到2025年,我们建立3000个超充站,总共花费会是100亿。分摊到每年,对于年收入千亿规模的企业而言,成本根本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
但我们认为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城市其实用200千瓦就可以了,然后高速的时候用超充。因为在城市里,你大量地建这种超充的话,对于物业和周围环境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我们认为在城市里建超充比较好的方式,其实是在加油站的附近,比如在环线上建。哪里有加油站,哪里就应该建超充,但是如果在写字楼里去建480千瓦的超充的话,我觉得其实对物业而言,挑战还是非常大的,甚至可能会提出来类似加油站级的消防要求。所以我们认为,虽然我们可以把功率做得越来越高,但是其实电网的容量是另外一个要去衡量的因素,包括城市的电网、高速的电网。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家里用慢充,城市用快充,快充不是过去的六七十瓦,大概是200千瓦的快充,长途的时候再上超充。我们对长途的覆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整个国家其实从去年开始鼓励企业能够直接建超充,而且我们建的超充也会给其他800伏的车共享,保证每个其他的友商的车也能跑到很高的效率上。长期来说我们认为,以正常的收费价格而言,超充体系跑顺了以后,肯定是不赔钱的,至于赚多少钱还是看自己的运营本事了,但至少不赔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内容来源: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