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证件查询

前三季A股上市险企净利“创纪录”!仍须居安思危?

时间:2024-10-22 15:00:24责任编辑:雷琳阅读

中国平安打响了2024年A股上市险企三季报的“第一枪”。在这之前,其余4家A股上市险企也已披露前三季度预估净利润数据,增速均创下了历年同期的最高水平。

10月21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的业绩报显示,前三季度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1.82亿元,同比增长36.1%;年化营运ROE15.9%。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827.01亿元,同比增长3%;新业务价值达成351.6亿元,同比增长34.1%。

从三季度单季来看,中国平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5.63亿元,同比增长151.3%。

国寿、新华、人保、太保早已“剧透”前三季度经营表现:“老大哥”国寿前三季度的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速高达165%至185%。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也不俗,预计同比增速分别为95%至115%、65%到85%、60%到70%。

上市险企的业绩预增,也及时反映在股价上。从9月当月来看,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的A股股价涨幅分别为40.45%、31.92%、31.82%、29.66%、24%。

在中央“稳经济”政策刺激下,三季度股票市场显著回暖,上市险企在资产端所配置的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资产投资收益大幅提升是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创纪录的主要原因。

资产端

股票市场回暖,投资收益大增

在中国平安正式发布三季报之前,新华保险开启了本轮A股上市险企前三季度业绩的预增公告。

10月8日,新华保险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称,经初步测算,本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86.07亿元至205.15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90.65亿元至109.73亿元,同比增长95%至115%。

10月15日,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先后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增的公告。中国太保称,预计本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70亿元到394亿元,同比增长约60%到70%。中国人保则表示,经本公司初步测算,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8.3亿元到379.3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3.27亿元到174.28亿元,同比增长65%到85%。

10月16日,中国人寿披露的公告显示,经本公司初步测算,预计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本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11.35亿元到1087.67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629.71亿元到706.03亿元,同比增长约165%到185%。

从已披露的上市险企前三季度业绩数据来看,无论是增量还是增速均十分出色,是历年来同期最佳表现。

那么,除了中国平安外,4家上市险企三季度单季的净利润表现究竟如何?『A智慧保』根据上市险企前不久披露的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进行推测,前三季度预估的净利润值取最低值。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中国人寿三季度单季度的净利润表现甚至超过了今年上半年。对于前三季度净利润的大增,中国人寿公告解释原因称,坚持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把握市场机会开展跨周期配置,持续推进权益投资结构优化。2024年三季度股票市场显著回暖,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不妨再从中国人寿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的投资资产情况来分析一下。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人寿在股票上的投资金额为4417.39亿元,而在去年末,这一数值为4302亿元。

除了中国人寿,五大A股上市险企中,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均提升了股票配置金额,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在股票上到配置金额分别提升至3319.3亿元、2212.52亿元、1442.98亿元。

在中国人寿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就曾表示,在低利率“资产荒”的背景下,权益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在提升。中国人寿会坚持分散多元的投资策略,为强化绝对收益率导向,会加大高股息股票的配置,来提升权益投资的稳健性。

负债端

保费平稳增长,预定利率全面进入“2”时代

险企要想实现出色的经营业绩,资产端的表现固然重要,但低利率环境下,负债端的成本控制,对于险企来说也是一个“紧箍咒”。

5家A股上市险企也于近日披露了前三季度的保费收入。今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38万亿元,同比增长5.8%。

具体来看,5家公司保费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中国平安原保费收入6891.75亿元,同比增长8.4%,在5家A股险企中增速居首。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6083亿元、5689.16亿元、3694.12亿元、1456.44亿元,对应保费增速依次为5.1%、5.2%、4.6%、1.9%。

现阶段,保费增长对于险企来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喜”是因为,保费的增长侧面反映了保险产品在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忧”是因为,保费的增长意味着负债端成本的上升,险企资产端所产生的收益能否覆盖成本并实现稳健增长是关键。

从国内宏观背景来看,为稳经济,低利率依然是货币政策中短期的主要选择。10月18日,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9月27日,已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下降0.3个百分点。

“今天早上,商业银行已经公布下调存款利率,预计21号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潘功胜说。

监管层也看到了险企在负债端的“难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今年8月初发文明确,自9月1日起,新备案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利率高于上限的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自此,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全面进入“2”时代。不仅如此,监管还要求人身险公司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由保险业协会发布。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应当报金融监管总局。达到触发条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可见,险企不仅要在资产端上“投得好”,更需要在负债端上“管得好”,两者“齐头并进”才能成为险企可持续发展的动能。

新措施

互换便利,有助“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9月24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后,资本市场迎来一波暴涨。在那场会议上宣布的政策举措,也于近日逐步落实。

其中,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政策工具于10月10日正式落地。

10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

根据央行、证监会10月18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特定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与符合行业监管部门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开展互换交易。目前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

『A智慧保』观察到,近期已有不少头部险企开始表态支持该政策工具。如人保资产公司表示,互换便利政策宣布以来资本市场出现明显反弹。该政策对于增强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保险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再如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也向相关媒体表示,此次工具的创设,为保险机构提供了一个高效利用存量资产的新途径,有利于保险资金“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周期长、稳定性高、规模大”的特点。

毋庸置疑,作为行业“风向标”和“领头羊”的上市险企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表现值得业界欣喜。不过,居安也要思危,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增的主因还是9月下旬股票市场的暴涨。资本市场的行情诡谲多变,险企还是要不断提升投研能力,持续优化资产配置,在防范风险和降本增效的同时,发挥“耐心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内容来源:A智慧保

最新内容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财经新闻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摘编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删稿指南| 广告合作| 管理条例| 人员查询| 律师顾问

鄂ICP备2021021926号 鄂公网安备4201080543236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