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证件查询

前三季度,青岛上市企业“军团”战绩如何?

时间:2024-11-07 18:02:23责任编辑:贺滨阅读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出品】

上市公司是公开市场上的优质资产,其规模和质量直接体现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和未来潜力。

据青岛证监局披露,前三季度青岛66家境内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35.88亿元,同比增长3.22%;实现归母净利润415.54亿元,同比增长7.06%

从基本面来看,66家上市公司中56家公司实现盈利,整体盈利面85%;42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家同比增速在10%以上;

从业务规模来看,23家公司净利润过亿元,8家上市公司营收过100亿元。其中,海尔智家营收突破2000亿元继续领跑,海信视像营收超400亿元,青岛啤酒、赛轮轮胎营收亦突破200亿元。

比对全国,青岛资本市场无疑呈现出了行业复苏趋势明显的共性特征。在经历了前两个季度的下滑后,中国境内上市公司的利润同比增长3.7%。

就在不久前,《2024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发布,全面回顾了上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成果与挑战。经济回升向好的大势、4月发布的新“国九条”、9月末开始的资本市场反弹,都极大提振了“头部军团”高歌猛进的信心。

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上市公司是青岛优质企业的典型代表,透过这些公司业绩可圈可点之处,也能观察青岛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01

头部公司表现亮眼

通常来讲,上市公司都是所处行业或细分领域内的头部企业,在经济稳中求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这些“优等生”往往处在产业链中核心位置,肩负着青岛寻求新增量的重任。

以海尔为例,不仅凭借超2000亿的营收、超150亿的净利润领跑上市青企,这个青企标杆在全省范围内也在同步领跑。截至十月末,312家山东上市公司全部披露了三季度报,海尔延续了半年报的增长态势,再次成为山东营收最高的上市公司。

处于智能家电领域的另一家龙头海信,同样表现亮眼——前三季度,海信家电实现营收705.79亿元,同比增长8.75%;海信视像实现营收406.50亿元,同比增长3.63%。

就企业发展而言,积极的财报表现是政策红利落地释放最直接的反馈。随着以旧换新逐轮加速加力推进,消费“引擎”的作用开始全面凸显,这样的拉动牵引力不仅体现在家电领域,还体现在汽车领域。

如,前三季度赛轮轮胎净利润超30亿元,与汽车产业链相关的泰德股份、特锐德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70%、101%,森麒麟净利润同比增幅也超过70%。

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青岛两家智能家电领域链主企业做出了优异的身先示范——资本市场正向反馈,恰是看中了青岛头部企业全球化、高端化的价值

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海外收入占比高达52.22%,创历史新高;今年1-9月,海信系电视在海外20个国家或地区100+销售量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

这些奔赴世界一流的青企,彰显了青岛优势支柱产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底气和实力,也是“磁吸”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关注和资金注入的“吸金点”,是强化创新和产业协同进而拉动产业升级提速的关键着力点。

还值得一提的是,外向型经济的青岛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进程里,出口积极因素累积增多。除家电、汽车外,港口等相关行业盈利表现突出,青岛港净利润也超过了30亿元。

02

创新驱动,研发为王

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推进实施,四季度经济延续向上趋势明显,作为“领头羊”的上市公司也有望延续强势表现。而跟这份“预期”相比,有一个“关键项”将保持确定且稳定的增长。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研发投入足以体现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

今年上半年,292只鲁股投入研发费用共计611亿元,户均投入2.1亿元,超过平均水平的企业有53家,“创新”成了上市公司半年报中的高频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这意味着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还蕴藏着巨大潜力,也对“排头兵”上市公司提出了新要求——

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平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据鲁企年报,在研发投入上最多的上市公司与营收最高的上市公司高度相关、正向呼应:

海尔智家以81.3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列第一,前十位中的青企还有海信视像,研发费用为17.1亿元。

这再次证明,企业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主动把创新驱动置于实现企业成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才能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掌握发展主动权。

以今年上半年海尔推出的云溪376W洗烘套装为例,即便定价不低却依然成为家电以旧换新大潮下的消费“宠儿”。究其根本,热卖正是因为产品精准地解决了烘干机噪声大及大件烘不透的消费痛点,而直击痛点的背后则是海尔在2024年重磅推出的洁净科技——依靠行业领先的直驱技术和双擎热泵技术,给消费者带来符合一级健康洁净标准的全新体验。

创新没有终点。稳增长、高增长,创新就是底气。

03

迈向新质生产力的高地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而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的优秀代表,正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换言之,洞见青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是极具说服力的微观切口

2023年,青岛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5家,稳居全省首位;

今年3月,位于莱西的山东盆栽蔬菜“一哥”富景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青岛第86家上市公司,“强龙头”继续领跑全省。

数量之外,青岛上市企业的含“新”量也不容忽视。

就青岛境内上市公司来看,共涵盖3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其中,48家上市公司与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关联度较高,占比超七成;11家上市公司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高新技术企业49家,占比超过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37家,占比近六成;

可以说,上市公司毫无疑问已成为创新的领跑者和产业的排头兵,他们登陆资本市场、充分释放融资功能,加速反哺域内经济。而也正是因为上市公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如此积极的作用,如何确保其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就产业生态看,青岛历来深受资本青睐,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正是青岛梯队培育上市企业、吸引上市企业来青发展的“硬实力”。就发展生态来看,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是“硬保障”

接续开展的“春笋行动”、迭代更新的《青岛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为代表的高能级平台、不断修订升级的“创投风投十条”政策,都在加速吸引创投机构加速聚集,为企业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

日前,中银资产、建信投资、交银投资3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与山东国惠、市政府引导基金等多家机构签约,再落地3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总规模60亿元。至此,工银投资、农银投资、中银资产、建信投资和交银投资5家AIC均已在青岛设立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已落地的6只基金目标总规模约140亿元,为青岛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外引优者、内育强者,青岛资本市场呈现出别开生面的“新”气象;青岛企业也正不断拓展新思维、开辟新路径,蓬勃向上生长。

内容来源:蓝睛新闻

最新内容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为"财经新闻网"的作品,均为转载或摘编其它媒体,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英才| 管理团队| 删稿指南| 广告合作| 管理条例| 人员查询| 律师顾问

鄂ICP备2021021926号 鄂公网安备42010805432363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SERVICE@RUANWEND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