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福现象”看滨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溯“兴福现象”的形成及影响过程,一条线索清晰可见: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党建推动改革,汇聚起“一人带全村、一村带全镇”的澎湃力量。
兴福镇农民企业家敢闯、敢试、敢干、敢创,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村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仅体现了滨州民营企业家的勇气与智慧,更体现了滨州市委、市政府对民营经济的重视、鼓励和支持。“兴福现象”就是滨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点燃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星星之火”。
2024年10月26日,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暨“兴福现象”30周年座谈会在滨州博兴召开
从“贫困小镇”到“中国厨都”,草根经济韧性生长
兴福,一个因改革开放迎来新生和巨变的鲁北小镇。
资源匮乏、资金短缺、基础薄弱,在改革开放之前,兴福这个“穷地方”,不少村庄在秋后逃荒要饭已成习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赵村王志华为代表的农民带动一大群有志青年加入厨具生产的热潮中,柳编、熬胶、厨具、黑白铁四大产业相继生长。
仅3.3万人的兴福镇在1993年底涌现出了100多个百万元户。1994年5月,新华社高级记者李锦来到兴福进行了为期48天的蹲点调研,围绕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市场经济以及所有制改革问题、到底该不该承认私营经济问题进行了调查。
1994年11月9日,中共滨州地委、滨州地区行署在博兴召开“兴福现象”与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研讨会。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宣传部等10个部门的专家、学者首次将兴福镇经济发展称为“兴福现象”。
“兴福现象”是一种怎样的现象?上世纪90年代的专家总结为,“兴福现象”是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
欠发达地区代表了生产力的一个阶段,发达现象代表生产关系的组建形式。所以欠发达地区的发达现象是:家庭经营通过股份合作制这种形式逐步发展到混合型经济的有益探索。
这种极具生命力的新现象得到了各级重视。纷至沓来的中央、省、地各级工作组,从不同角度提交调查报告16份,为党的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党的十六大提出“吸收新阶层人士入党”,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案例。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兴福现象”迅速发展,金佰特、鲁宝、京都、华杰、科宇等3000多家商用厨具企业相继成长,兴福镇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商用厨具生产基地。2005年9月,兴福镇被全国工商联厨具业商会授予“中国厨都”称号。
“兴福现象”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珠江模式”一样,成为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样板,对滨州市、山东省乃至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994年11月9日,中共滨州地委、滨州地区行署在博兴召开“兴福现象”与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研讨会
从“兴福现象”到“滨州现象”,一业带多业、一域带全局
一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成长史,是中国改革开放辉煌历史的重要篇章。
作为一种发生在滨州市具有鲜明欠发达地区农村特色的民营经济形态,“兴福现象”在概念和实践层面都有自身的独特内涵。“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讲述的变革与开放哲理,为其提供了一个重要解释视角,加之受齐文化所蕴含的“尚变革、重开放”基因影响,滨州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了极强适应性和延展性。
“兴福现象”不仅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发展,带动县域经济的竞相迸发,还推动地方优势产业的成长壮大,成为影响更为广泛的实践参照和思想资源,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兴福现象”的引领下,滨州企业家们向高而攀,敢闯敢试、大胆突破,积极争当行业新标杆;向新而生,专业专注、追求卓越,勇于提升核心竞争力。“魏桥崛起”“京博模式”“愉悦速度”等一大批“时代标杆”,挑起了滨州发展大梁、扛起了创富担当,汇聚成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滨州现象”。
魏桥集团从最初一家小型油棉加工厂,经过40年的发展,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和铝业生产企业。京博集团通过整合高校和社会资源,共建产教融合实践模式和协同育人体系,以科教进步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反哺教育。愉悦家纺仅用7个月时间完成一期工程并投产,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惊人效率。
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滨州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始终坚持在顽强拼搏中进取,逆境求生、遇挫不弃,成为鲜明的特质。推动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滨州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
在滨州,民营经济贡献了超9成的企业数量、经济总量和劳动就业、超8成的税收、超7成的GDP、超6成的民间投资。2023年,全市工业营收1.4万亿元,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崛起,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低空经济等产业不断壮大,金属板材、商用厨具、绳网等特色产业享誉海内外,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
截至目前,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46.69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97%;贡献税收236.37亿元,同比增长21.9%;拥有中国企业500强4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7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9家;山东民营企业200强18家,资产总额列全省第1位、数量居全省前列。
滨州加快构建现代化铝产业体系,叫响“中国铝谷”品牌
“兴福现象”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鲜活样本
进入新时代,传统产业如何推陈出新?高成本环境下如何宜业宜居,实现以人为本?答案便是改革创新,既要传承成功经验,更要解答新的时代命题。对于滨州人的拼搏精神和成功密码,有专家曾精辟概括为:“它就是内涵于广大人民的蕴蓄深厚的进取精神和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致富愿望。”
一路走来,从“兴福现象”到“滨州现象”,全市民营经济不断与时俱进、开枝散叶、知难而进,从最初单一的经济发展样式,拓展到“八大品质”全面发展,演进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鲜活样本。
近年来,滨州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鼓励滨企创世界、企业文化建设等十大行动,抓好民营经济、要素配置、营商环境等领域改革,聚力打好打赢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把“企业家所想的”变成“党委政府要干的”。2023年新年伊始,滨州市高规格召开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实施大会,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政府部门高效服务,坚持沉浸式顶格倾听、代入式顶格协调、延伸式顶格服务,深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精准回应民营企业的诉求和关切,高效推动7175名企业家梦想落地。
亲不逾矩,清不远疏,“亲清统一”才能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自2022年起,滨州深入开展“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市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首问负责、一抓到底,形成常态化、多层次政企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闭环机制,构筑亲清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为将政策“含金量”转化成企业发展“高质量”,滨州加大对国家、省、市各类惠企政策宣传解读,聚力打造滨州“惠企通平台”,构建起政策发布、匹配、解读、申报、兑现全链条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10月底,累计发布政策3.7万余条,精准推送373万条次,以政策红利激发企业逐梦动力。
在滨州,“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成就企业家”已经蔚然成风。连续六年召开企业家大会,设立“滨州企业日”和旗帜广场,出台《优秀企业家表扬鼓励办法》,让企业家站“C”位,全面激发经济创新动力,大力释放市场主体发展动能。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0.5亿元,比上年增长6%,列全省第4位。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中,14项指标增速列全省前5位,6项指标增速列全省第1位。
正如中国式现代化与民营经济暨“兴福现象”30周年座谈会上,专家所言:“‘兴福现象’‘滨州现象’让我们从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角度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从企业家精神创新的角度,从政府服务的角度,从行业协会与政府关系的角度,对‘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有了新认识。”
2024年5月23日下午,滨州市第四十七期“政企同心·亲清茶事”对接交流活动举行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滨州以更强自信逐梦国际市场
今年以来,滨州上下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紧扣“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实现政府提供服务与滨州企业“出海”的诉求双向奔赴。政府努力,企业发力,“政与企”的合力成为开放发展的新动能。
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滨州企业日益凸显品质优势和品牌力量,逐渐摆脱“草根、低端、低附加值”等既往印象,翻倍增长的“冠军产品”成为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生动见证。
到目前,全市有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15项位居全球第一。果糖(邹平)和金属板材(博兴)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粮食(博兴)、肉牛(阳信)加工量居全国第一;商用厨具(博兴)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
在兴福镇,不仅衍生出“厨玛特”“4D”商用厨房、智慧冰箱等众多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及产品,更是发布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厨团体标准15项,四通八达的“中国厨都”营销网络辐射全国并行销全球162个国家(地区)。
开泰抛丸,一家专注深耕抛喷丸装备和金属磨料的企业,清理成套设备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并购了多家海外企业,成为国际标准、行业规则的制定者。
滨农科技,一家农药生产企业,在154个国家有市场准入资格,在113个国家有产品落地,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近20项,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裕能电子,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籍籍无名到声名大噪,成长为全球最大NMP生产企业,出口至日本、韩国、印度、巴西以及东南亚、中东、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锂电、医药、石化、面板等领域,出口量占自身产能的三成以上。
2024年10月12日,第六届滨州市企业家大会举行
民营企业在滨州市外贸发展中的主力军地位日益巩固,已成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2024年前三季度,滨州市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1283家,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827.9亿元,增长26.6%,增速高于全市整体9.3个百分点。
开放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但也意味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更高的品质要求——产业如此,城市亦然。
30年前,滨州民营经济从“兴福现象”起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理论和认知层面的深入碰撞,不断深化和拓展,铸成“滨州现象”的丰富内涵,这既是历史荣耀的光环,更是未来前行的坐标。
“滨州现象”因改革开放而成就,滨州的未来也在于持续改革开放,更大程度参与国际产业合作与竞争。正如市委书记宋永祥所言:“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在滨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作为“兴福现象”的发祥地,滨州将以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全体系、全周期服务,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内容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