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I落基山研究所:2024年中国气候科技投融资市场洞察与展望报告
今天分享的是:RMI落基山研究所:2024年中国气候科技投融资市场洞察与展望报告
报告共计:35页
《2024年中国气候科技投融资市场洞察与展望报告》由落基山研究所发布,对中国气候科技投融资市场进行了全面分析。
1. 市场现状
- 投资需求与集中度:中国气候科技投资需求大、增速快,但投资集中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工业领域减排投资不足。不过,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有望扩大投资范围,如储能设施需求增长、工业领域减排潜力受关注、气候科技与数字化融合等趋势将拓展投资空间。
- 初创企业发展:气候科技初创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将成为技术突破关键动力。我国重视相关领域创新与初创企业发展,政策支持下,初创企业数量增长,研发投入增加,专利数量和创新指数提升,为碳中和奠定技术基础。
- 融资市场机制:气候融资市场机制基本建立,但初创企业资金来源需拓展。我国已形成绿色金融体系,气候投融资市场增长,绿色信贷和债券规模扩大。然而,现有融资机制对初创企业适配性有限,其多依赖股权融资,而市场化基金对清洁低碳项目关注不足,传统融资工具难以满足初创企业需求。
2. 融资困境成因
- 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球经济挑战导致外资减少对华投资,影响中国初创企业融资,使资源流失、投资环境重新评估,增加融资难度,但也促进了本土资本市场成长。
- 投资专业门槛高:气候科技投资需理解技术、政策等多方面,跨学科整合趋势明显,对投资者专业能力要求高,且气候科技产业配套不完善,环境价值评估和政策研究难度大。
- 企业发展特点限制:技术类初创企业发展周期长、风险高,需持续资金注入。在产品盈利前需经历多阶段,成本高,且面临技术、市场、政策等风险,盈利预期难估计,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融资需求在规模化与商业化早期阶段最尖锐,此时依赖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但我国风险投资者偏好与初创企业需求不匹配,IPO收紧加剧融资难问题。
3. 赋能策略
- 科学模型助力决策:运用科学工具量化气候科技投资收益和风险,评估减排潜力与价值,纳入估值模型,考虑多种因素及不确定性,构建情境假设,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 平台建设整合资源:搭建多方参与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信息流动与资源匹配,提供能力建设手段,以加速气候科技研发和商业化。如气候科技加速器、“TIM”气候科技组合行动营等,但加速器存在定制性不足、参与主体多元化程度待提升等问题。
- 金融产品创新融资:创新金融产品对解决气候科技企业融资困境至关重要,可从风险控制和收益提升两方面入手。风险控制方面,可通过保险机制、公共部门风险担保、混合融资模式等创新,结合气候金融科技,降低投资风险;收益提升方面,可采用高收益率金融工具、收益分成和奖金机制、创新收益结构等直接提升方式,以及税务优惠、灵活金融市场等间接提升方式,如可转债融资在气候科技投融资场景有应用潜力但需进一步发展。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内容来源:数策Y字